布鲁巴赫指出:“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,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,成为更好、更有效率、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”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,决不能“教书匠”式地“照本宣科”,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,不断学习,与时共进。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、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。因此,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,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。现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,简要的谈一点反思:
(1)夯实基础,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,形成知识网络
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,但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,一味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,恰恰相反,生物学的基本概念、规律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,就好比楼房的根基一样,没有知识的积累,能力是很难形成的。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体知识,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及时归纳总结,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。要把主体知识扩展为一个知识网,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,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。
(2)注重改革课堂教学
课堂教学重在准备,做到有备而教,教而有思,思而有得,把每节课当作观摩课来准备。不断地反思教学设计,坚持以学情定教法,并对自己的教学要有一定的预见性。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,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,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,并能够及时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、调换和补充,按照学生的学情排列出更合适学生理解的教学顺序。
(3)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
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: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里有牛顿,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。”作为老师,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,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,而教师的作用,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。古语云:“学起于思,思起于疑”。“小疑则小进,大疑而大进”。可见“质疑”的重要性,在生物教学中,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,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。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,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,变得越来越低,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。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: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,或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,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,思维惰性大,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,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。针对以上情况,作为老师,应尽可能地沟通师生感情,营造平等、民主的教学氛围;创设问题情况,激发提问兴趣;开展评比活动,激发提问兴趣;强化活动课程,促进自主学习。
总之,在教学中经常换位思考,才能与学生在思维上得到同步,在心理上得到共鸣,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,从而真正处理好“教”和“学”的关系,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。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,教学工作苦乐相伴,我将本着“勤学、善思、实干”的准则,一如既往,再接再励。